頁面載入中...

當前位置:首頁 > 動態報道 > 動態報道

脫瑞康副主席在香港宗教界慶祝建國六十七周年大會上致辭

尊敬的香港特別行政區首長梁振英先生

尊敬的中聯辦殷曉靜副主任

各位宗教領袖,各位嘉賓,您們好!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七周年,祝祖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願港人和諧共處,用正能量去面對來年的機遇與挑戰。以上賀詞很精簡,因為我想餘下時間與大家分享上週末在廣州參加由“新絲路商會”舉辦的首屆論壇一點經歷。本人應邀接受商會名譽會長一職並參加討論。在對話的環節中,大會主持人向我發出一個頗為尖銳又值得思考的問題,他說:國家改革開放三十餘年取得空前的成就,不單止在經濟、外交及軍事都取得舉足輕重的國際領導地位、國內城市鄉鎮進步一日千里,很多一線城市已經直追香港,甚至在某程度上已超越往日得天獨厚的東方之珠。這樣的當前形勢,港人應該怎辦?

我的回應是: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但我嘗試從認識港人價值為何物開始作答。祖國改革開放初期,不管是出於中華民族的情懷或是對祖國未來的信心,港人率先到國內投資(如:白天鵝賓館,昆侖飯店及北京航空食品都是最早期的中外合作專案)。有一套非常受歡迎的國內電視片集,片名叫《轉折中的鄧小平》,裡面講述了很多我地港人熟悉的故事,如霍英東、包玉剛及伍淑清等,都給國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段很長的時間,香港理成為單一地區在中國最大的投資者,雖然這些投資款項並非完全是港人資金(包含了外國的轉投資),但這剛好說明香港最大的價值是這塊福地,有健全的體制,港人有國際視野又懂國情,能夠扮演好國家與國際橋樑角色。三十年前是這樣,現在應該亦是這樣,不會因為今日國家強大了,國內主要城市如上海、深圳等成長了,便令到這顆東方之珠失去昔日的光輝。

作為宗教界人士的我又在會上講出另一個例子,在祖國還未有開方宗教政策時,任何宗教在國內都沒有很多自由活動空間,更談不上與國際宗教組織任何交流,就以穆斯林為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國際伊斯蘭會議不管在阿拉伯半島、歐洲或亞洲舉辦都是我社前主席脫維善以中華回教代表參加,直至八十年代寧夏前主席黑伯裡以穆斯林身份走訪海灣諸國回來後,大多數阿拉伯半島國家重建邦交。脫主席與黑主席兩位中港穆斯林成為畢生好友並攜手為中華回教與今日的一帶一路沿線各伊斯蘭社會奠下基石,為重燃兩千年來中阿友誼之光作為貢獻。

所以,港人作為國家與國際的橋樑,不管在經濟或其他領域都要繼續跑在前面,自強不息,不斷創新,借用我地國家主席一句話”敢為天下先“。各位宗教界朋友,若你們同意這個觀點請大家一齊向港人,尤其是青年人多講這條道理,謝謝!

Assalamualaikum

點擊伊斯蘭之光瀏覽更多內容